在生活中大家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:買回來的蜂蜜一開始是液體狀的,但是一段時間之后,蜂蜜結晶了。
然后可能試著嘗了一下,發(fā)現口感也確實變差了一點。于是就覺得蜂蜜已經壞掉了,會把它直接扔掉。
但是爆炸營養(yǎng)課堂的營養(yǎng)師要告訴大家,這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物理現象,如果大家將其丟掉的話就太浪費了。
蜂蜜中含有的葡萄糖往往在60%以上,這其中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會在無規(guī)則的運動中排列形成微小的結晶核,而隨著溫度的降低,會逐漸變大形成結晶,最后到肉眼可見,甚至整個都變成結晶。
所以,結晶的原因是低溫下葡萄糖析出了,跟蜂蜜摻假、變質并沒有關系。這種蜂蜜也是可以正常吃的,只是口感會變得稍差一點。
當然啦,也正是因為結晶后的蜂蜜口感會變差,我們在生活應該盡量避免蜂蜜結晶。為此在這里特別提醒一下大家,買回來的蜂蜜不要犯了一個操作性的錯誤,那就是將它放進冰箱。
蜂蜜中的水分活度非常低,微生物生長會受到抑制,所以在常溫下保存蜂蜜是沒有問題的。而一旦我們把它放進了低溫的冰箱里,就很容易讓蜂蜜快速結晶。
此外,市面上還存在一些售賣“野蜂蜜”的商家,聲稱自己家的蜂蜜永遠不結晶,營養(yǎng)價值更高,并且把價格定的相當高,這其實也是在忽悠消費者。
絕大部分的蜂蜜都存在結晶現象,這與葡萄糖結晶核的數量、溫度高低、含水量和蜜源花種等都有著密切關系。
但一般來說,蜂蜜如果在低溫下能夠全部結晶,說明其中含水少,品質更好,不容易變質。如果部分結晶的話,則說明水分較多,容易發(fā)酵發(fā)硬,所以應及時食用,不宜長期保存。
而基本不結晶的蜂蜜,也不是說就一定是假蜂蜜。假如蜂蜜中含有的果糖、麥芽糖、糊精和膠體物質非常多,它就會不易結晶甚至永遠不結晶,例如純度比較高的洋槐蜜和棗花蜜。
但是某些商家強行給這種蜂蜜加了個“野蜂蜜”的稱號,還把“永不結晶”當做一個大賣點,說它營養(yǎng)價格更高,那就是欺騙消費者了,大家不要再上當了。